有这样一部中国著作,在海外“圈粉”无数
有人将它一读再读,有人写下连篇笔记
有人把它比作一扇窗户
认为它架起了一座桥梁
......
这部著作就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开卷有益,学习有感。今天,天津二中院在新媒体平台推出专栏《学习有感》,陆续刊登该院干警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体会和感悟,交流读书体会,分享心得故事。《学习有感》第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郭矗法官的《法官,怀信仰而前行》,与大家共勉!
法官,怀信仰而前行
此次研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读书的过程是精神的再次洗礼,也是反思自省的剖析,让我更清晰地明白担在肩上的重担,更清楚地看到前行的方向。
法官,应坚如山,保持清正廉洁之风
近年来,从药家鑫案到李昌奎案,从王书金到李某某案,无不显示:司法本身,在吸引着远超出法律限度的复杂目光。习总书记在书中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告诫全党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前中国,利益格局、舆论生态纷繁复杂,法官的自我约束,尤显重要。法官的尊荣,正在其孤独。一个智慧的法院人,不是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是活在别人眼里,而是坚守正义的信仰,守一份清贫,耐一份寂寞,从拒绝当事人宴请开始,从谨慎择友开始,在改善法官形象、树立司法权威的道路上,甘当一块小小的铺路石。
法官,应柔如水,怀持悲悯爱民之心
习总书记在书中讲到:“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道德经》中也有一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心系百姓,怀持悲悯,正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力量源泉。还记得我最开始当书记员的时候,在一件因工伤成为植物人的案件中,伤者的父亲被用人单位告上了法庭。当用人单位反复重申着不应赔偿的各种理由时,这位年近七旬的老父亲默默地哭了。庭后,主审法官对我说:“用人单位利用诉讼来拖延时间,如果进行调解,哪怕是能为工人多争取几十块,法官也应努力”。我想,这就是悲悯。悲悯不仅应当体现在大处,它更彰显于细节,在点滴中,于细微处,悲悯之心便可温暖他人。
法官,应韧如钢,践行终身学习之念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则是其中的重点任务之一。做一名业务能力过硬的法官并非易事。每一个正确的判例,都可能成为法治信仰的基石,每一次失误,都可能成为这种信仰崩塌的推手。要避免冤假错案,就要求我们把学习化作日复一日的平常,把学习当作一种素质来培养,一种境界来追求。
人生如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法官只有廉洁、悲悯、勤学,才能繁花落尽后,收获硕果累累。如果每一个法院人都能为法官的尊荣而坚持,怀正义的信仰而前行,努力无悔、尽心无憾,那么法治的光芒必将照拂人心,那么法治中国可期,公平正义长在!
作者:天津二中院 郭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