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众法之源,是一切国家治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在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对于宣传学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以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法治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宪法的诞生和修改历程
1
1949.9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部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
1954.9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宪法。
3
1975.1
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七五宪法”。
4
1978.3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七八宪法”。
5
1982.12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并颁布了我国第四部宪法,这也是我国的现行宪法。
6
1988.4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会议对宪法作出修改。
7
1993.3
1993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会议对宪法作出修改。
8
1999.3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对宪法作出修改。
9
2004.3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10
2018.3
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宪法的结构体系
我国现行宪法的体系结构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内容。
宪法在第二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中,从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等方面,通过二十四条条款对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详尽的规定。在规定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分为八节内容共七十一条条款,分别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方面对国家机构的设置进行了详尽阐述。
正如序言所述,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