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干警风采录 > 法院文化
驻村札记(五)转 型
  发布时间:2015-01-28 10:02:36 打印 字号: | |
 
天津二中院 朱思群
 
转 型
   
    如果说,三十多年前的一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艰难中诞生,最终冲破重重阻碍,解决了农民吃饱饭的问题,那么如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正悄然经历着另一场变革与转型,把分散到各家各户的土地集结起来,走专业化、规模化之路,则是为了让农民吃得更好。
    成立农业合作社无疑是当下比较时髦的话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些先知先觉的村庄已经成功试水并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田水铺的水果萝卜、东马房的豆腐丝、曹子里的绢花、灰锅口的香味葡萄……这些乡镇在市场化浪潮里独树一帜,迅速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张辛庄村起步较晚,农业方面没有多少建树。也难怪,周边工厂、企业星罗棋布,体面的工作、丰厚的工资、优越的环境像巨大的磁石一样,把村里的青壮年都吸走了,谁还会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固守着一亩三分地?于是,冬种一季小麦、夏种一季玉米成为村民最省心的不二之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早习以为常了。农家院、采摘园、大棚蔬菜、鲜花种植……各地风起云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似乎并未触碰到这座村庄的心头。
    穷则变,变则通。这座村庄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也面临着艰难的转型之旅。2013年底,村内首家合作社破冰而出,由致富带头人张景丰合伙筹划组建,取名联创,成为这座村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俗话说:一亩花,十亩菜;一亩菜,十亩粮。他瞅准了香菜市场潜在的商机,谋划把村民手里零散的土地租过来,全部用于种植香菜。新鲜事物的产生总会遭遇质疑的目光,创建之初,观望者颇多,游移不定者甚众。都说村民自治框架下的农民宛若一盘散沙,很难重现集体公社时代全村男女齐出动挖沟修渠的壮观场面,此话不假。现如今要从村民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谈何容易?然而,每个村民心里都有一本自己的帐:种一亩小麦玉米年收入也就二千多块钱,刨掉种子、施肥、灌溉等花费,一亩地能赚一千来块钱就不错了;把地租出去,一亩年租金1200元,外加国家粮食补贴160元,什么也不干纯赚尽落1360元。他们越发可以心无旁骛地外出打工挣钱,一举两得,岂不快哉?触手可及的好处就在眼前,几乎没遇到多大阻力,360亩的土地承租进展得异常顺利。合作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浪潮中起锚远航了,合伙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谁知初航伊始出师不利,香菜收购价仅一块钱一斤,跌至谷底,收割吧还不够支付人工费,赔大了!合伙人脸都绿了,狠狠心把地里的香菜全刨了,接着种第二茬。否极泰来,香菜价格很快回升至每斤4元,之后乘胜追击种了第三茬。新生的合作社宛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首年就实现盈利。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业结构调整也是摆在帮扶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去年12月底市里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召开后,各项工作也紧密铺展开来。 “一村一社”、“一村一品”正式登场,成为困难村今后工作的重点。万事开头难,要成立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三个问题迫在眉睫:资金从哪里来?土地如何流转?种什么特色农产品?只能一一破解。资金,由市财政给予专项支持;土地流转,由于联创合作社的示范效应,珠玉在前,流转难度减轻不少。而特色农产品种植,对于一个近二十年从未搞过大规模蔬菜种植的村庄来说,无异于盲人摸象。和村两委沟通多次,他们眉头紧蹙,两个多礼拜没有理出个头绪。对于送上门来的好政策,他们既感受到了鼓舞,又感觉到了烫手,踌躇不定。战略管理中的SWOT矩阵分析是个很好的工具,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如何,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何在?于是,西瓜种子、葡萄、香菜、西红柿、黄瓜……一个个被拿上桌面反复权衡利弊、风险。几经斟酌,最终选定了大叶香菜。看重的是香菜一年可以多茬种植,不需要搭建大棚温室,前期投入成本少而市场前景看好。我们专门走访了联创合作社,他们也毫不讳言。原因很简单,在市场竞争中有一种马太效应,越是规模化生产,越是能够吸引经销商开车到田间地头来收购,无形之中拓展了营销渠道,他们何乐而不为呢?一月初,我们制定的张辛庄村经济发展方案如期送交区里,等待下一步的审核批准,如若真的批准了,未来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大浪淘沙,转型之路注定崎岖不平,摸着石头过河,也许前方还会有许多未知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打独斗的家庭联产承包显得势单力薄,集约化获普遍认可,农业转型之旅将是大势所趋。
来源:
责任编辑:天津二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