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干警风采录 > 法院文化
驻村札记(三)
  发布时间:2014-01-26 11:25:09 打印 字号: | |

办公室 朱思群

 

 

   “帮只能帮一时之困,扶则能扶一世之业。”这是晓言说过的一句很经典的话。

晓言是我们临近村庄的一个帮扶组的组长,晓言是他的微信名。我很纳闷他怎么会用这么一个昵称。跟晓言颇为有缘。823日武清区召开结对帮扶工作部署会,来自市级70个帮扶组、区级77工作组的成员济济一堂,晓言就坐在我的旁边。他拿着很潮的iPhone5手机,不停地拍着授课专家的幻灯片文档,很认真的样子。当时偶尔聊了几句,只记得他帮扶的村庄有一个很怪异的字——瞿阝。三天后,在镇政府会议室,镇里召集帮扶组成员、帮扶村书记村长、大学生村官开个见面会,又见到了晓言,我们相视一笑。咳,真巧呀,没想到我们分在了同一个镇里。

晓言其实是老闫,年近50岁,市农垦集团某公司副总,地道的天津人,有着天津人先天固有的幽默感,说话跟说相声似的,很哏儿。他负责的村子叫丁家瞿阝,习近平总书记2013514曾经来视察过,让这座名不见经传的村子一举成名,至今还流传着诸多佳话。

从不同的岗位走来,肩负着同样的帮扶任务,让我们几个组长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大家经常在一起谈现状、聊感受、说问题、想办法。尽管每个村子有不同的特征,但还是有着诸多的共性——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滞后、增收渠道狭窄,而且,大部分村民思想不够开放,固步自封,安于现状,没有“穷则思变”的勇气和魄力。尤其让大家深有感触的是,现在村里劳动力都没有了,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从“输血”转变到“造血”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午餐的饭桌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起来。

“光靠‘993861部队’(注:暗指老人妇女和儿童),种点玉米和冬小麦,一亩年收入也就两千多块钱,怎么致富呀?”一个工作组成员说。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民致富,要有致富的途径,还得有致富的项目,更得有致富的本领。”我说道。

“我看要致富,还得挖掘村里自身的潜力。帮呢,只能帮一时之困,扶呢,则能扶一世之业。”老闫说出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搞帮扶工作,给村里留下点有形的、无形的资产,真的不容易呀!”

也许因为自身工作的独特优势,老闫与农业打过一些交道,这让他对农村工作更加的熟悉和了解,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颇为睿智和老练。最近丁家瞿阝村里有几个动工的项目,老闫非常忙碌,每天回来吃饭也比较晚。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每吃饭之前先要吃好几片降糖药,我们都笑言他把药当饭吃。这不,他筹备着把村里的老厂房拆迁改造一下,对外出租增加点集体收入,却遇到一位杨姓村民的极力阻挠,声称侵犯了他的权益,要求赔偿其经济损失,张嘴要8万,否则不让动工。这让老闫很是着急,连连感叹为村里做点事不易。

“这几天杨×老过来闹唤,开不了工,明天我呀上二中院去告他。”老闫冲着我打趣道,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闫总,这儿是武清,不归二中院立案管辖,您哪快打住吧。”我笑着回答。

后来,在多方努力下,还是给了杨×点补偿,最终息事宁人。我听后默然。哎,有的人好逸恶劳,幻想不劳而获,被物欲蒙蔽了双眼,在金钱面前丧失了灵魂,为了个人私利不顾道德、正义和良知,真的让人很无语!(编辑:初 颖)

 

来源:
责任编辑:天津二中院